傲世皇朝平台_傲世皇朝代理-注册指定站

傣药中的常客——傣百解

  傣百解是傣族的传统用药,在我国西双版纳、德宏、孟连、新平等地,以及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的傣族居住区使用极其广泛。傣百解在傣药中是以根入药,按照傣医药“四塔五蕴”理论,其性凉、味苦,入火、土、风塔,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疔疡斑疹、肺热咳嗽、胃脘痛、尿痛等;还可用于消除因饮食不洁或用药不当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看到这里,您是否感觉傣百解无所不能?没错,傣百解在傣语中称“雅解先打”,意思就是可以解百毒的药,在各类傣药方中几乎都可看到它的身影。,  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傣百解。,  植物形态:,  经考证,傣百解来源于萝藦科牛奶菜属的通光藤( 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Moon)的干燥根。,  通光藤,又称通光散、大苦藤、地甘草、鸟骨藤、黄桧、下奶藤、勒藤等,是落叶粗壮坚韧的木质藤本,长2~6m。全株具乳汁。根粗壮,木质,圆柱形,长而少分枝,外皮灰褐色。藤茎粗长,下部圆柱形,有纵沟,淡黄褐色,上部扁圆筒形,绿色;枝密被黄色绒毛。单叶对生,叶柄长4~6cm;叶片近心形,长8~14cm,宽5~9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两面均被茸毛,全缘或稍波状。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花萼、花冠均5深裂,花冠黄紫色,裂片外被密毛,副花冠5,锥形。蓇葖果成对,角状纺锤形,长5~9cm,外果皮密被黄色绒毛。种子多数,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6月,果期11月。,  药材性状:,  傣百解就是通光藤的根。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稍粗糙,表皮薄,易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硬,切面皮部白色,粉性,木部浅黄色,纤维性。气特异,味苦。,  临床应用:,  傣百解在傣药方中经常出现,如百解胶囊、版纳凉剂、雅解嘎罕等制剂,都是以傣百解为主药的。此外,傣百解也可用于日常保健,不过胃寒体弱者慎用。,  1.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鲜傣百解30g,开水泡服。,  2.酒精、食物、药物中毒:傣百解10g,打成粉冲服。,  3.疔疮癍疹、皮肤瘙痒:鲜傣百解30g,甘草10g,煎服。 ,(中医药博物馆 卢颖),

中华喉糖——八仙果

  ,  不少去过广州的朋友会发现,广州街头不仅凉茶多,琳琅满目的凉果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凉果是以各种鲜果为主要原料的甘草凉制品,不仅可以做零食,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今天就为您介绍一款被称为“中华喉糖”的八仙果。,,  八仙果可不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是一个加工品!它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呢?古传八仙果是用“香橼”制成,近来是用葡萄柚为基本原料。葡萄柚即“朱栾”,又称西柚。将葡萄柚顶部开一个小盖,去除果肉,将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冰片等药材塞入内部。经过处理的葡萄柚阴干后,再切丁即成八仙果。,,  八仙果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二陈汤”,方中橘红、半夏各15g,茯苓9g,炙甘草4.5g,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经典方剂,主治湿痰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由于半夏和橘红均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  说到这,您知道为什么八仙果被称为“中华喉糖”了吗?八仙果在二陈汤的基础上,橘红换为陈皮,又增加了葡萄柚果皮和冰片,又名“陈皮柚子参”。冰片口感清凉,能够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清新口气。因此,八仙果的适用人群非常广泛,如痰多咳嗽、咽喉肿痛、咽炎、呕吐呃逆、饮食积滞、口中异味等人群,都可以日常食用八仙果。,,  市售八仙果有黑色和黄色两种,黑色的陈皮较多,燥湿化痰的作用较强;黄色的甘草较多,缓急止痛的作用较强,二者口味上也有一些差异。,,  八仙果怎么吃呢?最简单的吃法是直接吃,若是不喜欢这个味道,也可以泡水喝。不过吃八仙果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里面的半夏是一种有毒性的中药,虽然经过炮制,毒性已经大大减低,少量食用没有问题,但是大量食用的话,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就会出现口干舌麻的情况,此时可以吃生姜来解毒。因此,八仙果一天不能食用过多,一天食用量最好不要超过5块。,(中医药博物馆 韩玉),

虞美人与罂粟之对比(二)

      本篇继续为大家介绍罂粟与虞美人在观赏价值、药用价值以及毒性方面的对比与区别点:,  两者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以花色艳丽、花型妙曼而闻名。,  罂粟花 绚烂华美,花大艳丽,宋代洪适称其“美艳亚群花,千罂倒储粟。” 许及之称其“妖艳耿春光,名佳不翅足。”杨万里更是将罂粟称为“花王”,赞誉其“鸟语蜂喧蝶亦忙,争传天诏诏花王。”由此可见,罂粟花是千娇百媚。罂粟花在唐朝引入中国后即开始种植,由最初的红、白二色逐渐花色丰富,宋朝时期已“处处有之”,“莳以为饰”,明清时期更是发展迅速,成为观赏花卉中的极品。但背负着毒品的标签,罂粟也早已不容于园圃,我国严禁非法种植。,  ,  罂粟花,  虞美人 花色艳丽,多姿多彩,清《花镜》中记载其原名丽春,别名有百般娇、蝴蝶满园春,皆为美其名而赞之,称其“因风飞舞,俨如蝶翅扇动,为花中之妙品”。虞美人是春季美化花坛及庭院的优良草花,常在花园里混色成片种植,盛开之时景色十分迷人。,  ,  虞美人花,  ,  药用价值,  罂粟 又称米囊、罂子粟、阿芙蓉、御米、鸦片、阿片等,药用始载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后宋《本草衍义》、明《本草纲目》等均有收载。入药部位主要是罂粟壳,自1963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是我国麻醉药品目录的唯一中药饮片,有敛肺、涩肠、涩精、止痛的作用,可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现今入药的罂粟壳指的是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壳。种子也可入药,名罂粟子或罂粟,功效同罂粟壳,可治疗泄泻、痢疾、反胃等。,  从罂粟果上割取的乳汁经干燥后称为生鸦片,在我国本草著作中也有记载,明《医林集要》首次记载了鸦片的提取方法,后《古今医统大全》、《医学入门》均记载了鸦片的药用,称其为阿芙蓉或鸦片,认为其性味与罂粟壳相同,而“止痢之功优胜”、“治久痢不止及一切虚寒证候”,单方及鸦片复方均有应用。明天启年间(1621年),鸦片由中药丸散的吞服方式转变为“吸食法”,至清道光年间,已由药品转化为毒品,给我国社会带来沉重的灾难,现已不再药用。,  ,  罂粟壳与罂粟子,  ,  虞美人 又称丽春花、丽春草,古代本草记载的丽春非现今之虞美人,故药用功效不明确。近现代《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记载之丽春花,指虞美人,其花、全草及果实均可入药,味苦、涩,微寒,有毒,有镇咳,镇痛,止泻的功效,主治咳嗽,偏头痛、腹痛,痢疾等。在民间某些地区,虞美人花和全草可以泡水代茶饮,果实可水煎服用,对于咳嗽、腹泻等症状疗效奇佳。维药有收载虞美人,称“马米萨”、“马密萨依”等,有清热止泪,增强视力,止泻止痢,清热止痛,祛风止痒,消炎退肿,燥湿健肌的功效,主治热性流泪,腹泻痢疾,头部疼痛,热性关节疼痛,荨麻疹,四肢麻木等。,  ,  毒性对比,  罂粟:其主要药效成分为吗啡、可待因、罂粟碱、那可汀等生物碱类,其中吗啡、可卡因又是主要的毒性成分。吗啡具有显著的镇痛、镇咳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慢性疼痛的药物,安全范围是5~15 mg。但吗啡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用药过量时患者可能出现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肌肉松弛、肺水肿等症状,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其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成瘾。成人一次服用 60 mg可致中毒,250 mg可致死亡。可待因的安全范围则较吗啡大。,  从罂粟壳中割取的生鸦片和经再加工的熟鸦片即是鸦片类毒品,经提纯还可得到吗啡、再合成得到海洛因等毒品,在我国严禁制毒、贩毒。国家卫生部门对医疗用途的吗啡、可卡因等这些药物的处方权及发放有着极严格的规定,严防药物流入非法渠道。罂粟壳虽然为传统中药饮片,但既是麻醉药品,又是毒性药品,还具有成瘾性,药典规定其用量严格控制在3~6 g(每日),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  罂粟果与传统鸦片毒品,  ,  虞美人:其主要成分也是生物碱类,如丽春花定碱、丽春花宁碱、原阿片碱、异丽春花定碱、蒂巴因等,同时也具有毒性。全株有毒,尤以果实毒性最大,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我国罂粟科罂粟属植物共有7种3变种,现已查明只有虞美人、罂粟和它的始祖植物刚毛罂粟3种含吗啡,虞美人中吗啡含量极微,属于不常用草药,而罂粟壳、种子中均含有一定量吗啡、可待因等有毒成分,鸦片中吗啡含量达6~16%,属于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  综上所述,罂粟与虞美人虽为同科同属植物,亲缘关系极近,但在植物形态及应用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虞美人主要作为观赏植物,罂粟是国家严谨非法种植的毒品原植物,其果壳属于常用中药,又属于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  (中医药博物馆  中药部  冯林敏),

朱砂和人工朱砂

        朱砂原名丹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朱砂的原矿物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是炼汞的主要原料。,  《吴普本草》谓,“丹砂生武陵”。武陵(今湖南沅陵)古称辰州,辰砂因此而得名。事实上,辰州只是最早发现朱砂的地方,朱砂的主要产地则另有别处。宋苏颂曰:“今辰州乃武陵故地,虽号辰砂,而本州境内所出殊少,往往在蛮界中溪、溆、锦州得之,此地盖陶所谓武陵西川者是也”。溪、溆、锦州,正是现今朱砂的主要产地——贵州铜仁、万山,湖南的凤凰、新晃、保靖和重庆的酉阳、秀山等地。尤其是贵州铜仁的万山地区,朱砂藏量丰富,颜色鲜红,颗粒硕大并伴有围岩,观赏性极佳,自唐代起列为贡品。,  朱砂分为天然朱砂和人工朱砂,天然朱砂又分为朱砂晶体、朱砂原矿、药用朱砂、朱砂粉等,今天便一一为您介绍。,  ,  首先是朱砂晶体。朱砂晶体主要呈菱面体状,多与方解石、石英石、水晶石共生,由于产量小,硬度低,采集难度大,被称为软红宝石。朱砂晶体打磨过程容易出现裂纹,因此更多用于直接收藏,直径25毫米以上的就可以称得上珍品了。世界上最大的朱砂晶体是产于贵州铜仁双晶辰砂晶,规格为64mm×51mm×49mm。,  第二种是朱砂原矿。朱砂伴生矿极多,原矿朱砂的纯度多在30%~80%以内,最高不超过89%。原矿朱砂打磨成的珠子或配饰表面呈酒红色,肉眼能看到深浅不一的朱砂色带,并伴有金属光泽,见下图。,  ,  第三是药用朱砂和朱砂粉。药用朱砂来源于净制、纯化后的辰砂矿,药典规定硫化汞(HgS)含量不得少于96.0%。药用朱砂呈颗粒状或块状,鲜红色,有闪烁的光泽,体重,质脆,易破碎。由于使用时多入丸散,需加工成粉使用,多用水飞方法进行炮制。加工时,将朱砂碎粒置乳钵中,加入适量清水研磨,倾出混悬液,如此反复操作。将前后倾出的混悬液合并,静置沉淀,倾去上面的清液,将干燥沉淀物研磨成极细粉末。制得的朱砂粉为朱红色极细粉末,体轻,以手指撮之无粒状物。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可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等症,如朱砂安神丸、紫雪散等。除药用价值以外,朱砂粉还可作为天然矿物颜料,无论是古代石窟壁画,皇家印泥,还是历代名家画作中,用朱砂染制的红色可以历经千年不褪。药用朱砂和朱砂粉见下图。,  ,  第四是粉末压制朱砂。近年来,人们看到的很多朱砂饰品是用朱砂粉和琥珀等胶体混合,再经过冷压制便可以呈现各式造型。这种工艺能够提高朱砂的硬度,使其耐摔,再经过人工的细微雕琢,观赏性强,但价格便宜,收藏价值不高。朱砂粉制品见下图。,  ,  最后是人工合成朱砂,又叫还原砂,为硫黄粉和水银经加工而得的硫化汞结晶,中药名为辰砂,又名灵砂,收载于《贵州省中药材标准》(1988年版)中, 含HgS 不得少于98%。质重、脆。无嗅,无味。与天然朱砂最大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扁平块状,两面紧密平坦。二是从侧面观察,晶粒通常组成整齐的栅状。以每公斤药用天然朱砂5000元为例,而人工合成朱砂则只有500元。人工合成朱砂见下图。,,

傣药——美丽的竹叶兰

  美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傣医药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傣药有1200种,《西双版纳傣药志》收载了520种,其中最常用的有71种。在这最常用的71种中,就有今天的主人公——竹叶兰。,  竹叶兰,是兰花吗?没错,竹叶兰属兰科植物,归兰花系列。一提兰科植物,是不是立马觉得这个植物高贵起来啦?是的,竹叶兰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很多国家与地区都有栽培,用于观赏。咱们先欣赏一下它的美貌!,  ,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40-80厘米,有时可达1米以上;地下根状茎常在连接茎基部处呈卵球形膨大,貌似假鳞茎,直径1-2厘米,具较多的纤维根。茎直立,常数个丛生或成片生长,圆柱形,细竹秆状,通常为叶鞘所包。单叶互生,叶片线状披针形,薄革质或坚纸质。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花粉红色或略带紫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与萼片近等长。花果期为9-11月或1-4月。,  竹叶兰因其体形似芦苇,故有“苇草兰”之称;又因其花形像小鸟,远远看去很像是一只只在原野中嬉戏的鸟儿,所以又被称作“鸟仔兰”。,  ,  竹叶兰不仅好看,而且还可药用!,,        在傣药中也是一个“解百毒”的药物,傣药名为“文尚海”,药用部位是根茎或全草,具有调补气血,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祛风利湿功效,可用于黄疸、胃痛、热淋、脚气水肿、尿路感染、疝气腹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疮痈肿毒、跌打损伤等的治疗。例如,产后气血虚,头痛头昏,无力,体弱多病;食物中毒,上吐下泻,头昏目眩;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头痛头昏以及黄疸等,都可用竹叶兰。,  (中医药博物馆 卢颖),

花中美人——虞美人

  ,  ,  每到五月份,虞美人逐步进入盛花期,景色迷人。说起虞美人,大家可能会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此处的《虞美人》为是著名的词牌名,而本篇为大家讲的是植物虞美人,此虞美人非彼虞美人,但两者又有紧密关系。,  ,  ,  2019延庆世园会 虞美人花坛(图片来源于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  虞美人为罂粟科罂粟属一年生植物,拉丁学名为Papaver rhoeas L.,原产于欧洲,后引入我国,现今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其花色艳丽,多姿多彩,惹人喜爱,清《花镜》中记载其原名丽春,别名有百般娇、蝴蝶满园春,皆为美其名而赞之,称其“因风飞舞,俨如蝶翅扇动,为花中之妙品”。在其原产地欧洲,虞美人的花形花色深受欢迎,比利时国花即为虞美人,又有谷物罂粟花、谷物玫瑰等别称。,  ,  “虞美人”一词的由来与霸王别姬有关。传说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四面楚歌,爱妃虞姬拔剑自刎,香销玉殒。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草,茎软叶长,无风自动,好像是一个美人在翩翩起舞,娇媚可爱。民间传说这花朵是虞姬所化,于是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如宋代易幼学有诗云《咏虞美人草》:“霸业将衰汉业兴,佳人玉帐醉难醒。可怜血染原头草,直至如今舞不停。”但经考证,明代之前这种能应曲而舞的独特的“舞草”,并不是现今之虞美人,皆是众人寄怜爱之情于虞姬罢了。至明代,虞美人从欧洲引入我国,古人就把虞美人的名字用到了这种新的植物上面,还很贴切,也深得人心。虞美人花朵多姿多彩,身形妩媚妖娆,加上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尤物,后来《虞美人》逐渐演化为词牌名,即以美人之名演化为花名,以花名又演化为词牌名。,  ,  虞美人栽培品种 花色(图片来源于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  虞美人花以美艳而闻名,其花色有朱红、紫红、洋红、粉红、白色及白花红边等,栽培品种有重瓣、半重瓣、单瓣三种。含苞时,椭圆形花苞的外面包裹着两片绿色的萼片,独生于细长直立的花梗之端,且向下低垂。待4~5天之后,花梗由弯曲逐渐伸直,花蕾也由下垂转为垂直顶生状,绽开时萼片脱落,四片薄薄的花瓣如红色彩绸随风飘动,又如蝶翅飞翔,花梗将艳丽的花朵高高托起,别有一番情趣。虞美人是春季美化花坛及庭院的优良草花,常在花园里混色成片种植,其生长过程中是边现蕾、边开花,自上往下逐渐开花,单株开花数为20 ~ 50朵,盛开之时景色十分迷人,且其花期较长,从春季陆续开放到秋季(5~8月),观赏价值极高。,  ,  虞美人的主要植物形态,  全株被刚毛,含乳汁。茎直立,株高25-90厘米,分枝细弱,被刚毛。叶互生,二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叶脉背面突起,表面略凹;下部叶具柄,上部叶无柄。花单生于茎和分枝顶端;花梗长10-15厘米,被淡黄色平展的刚毛。花蕾长圆状倒卵形,下垂;萼片2,宽椭圆形,绿色,外面被刚毛;花瓣4,两两相对,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2.5-4.5厘米,相对的两瓣较其他两瓣梢大,花色丰富;雄蕊多数,花丝丝状;子房倒卵形,长7-10毫米,无毛,柱头5-18,辐射状,连合成扁平、边缘圆齿状的盘状体。蒴果宽倒卵形,长1-2.2厘米,无毛,具不明显的肋。种子多数,细小,肾状长圆形,长约1毫米。单果一般可含种子8000~10000粒。一般头年秋季播种,翌年开花。,  ,  虞美人 植物(图片来源于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  虞美人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由于虞美人原名丽春,历代本草记载非常混乱。丽春花,又称丽春草,始载于宋《图经本草》,又名定参草、仙女蒿,味甘微温,无毒,主治黄疸。明《本草纲目》除记载《图经》文外,还指出“今罂粟亦名丽春草…与此同名,恐非一物”,所附丽春草图与今之虞美人差别甚大,明《本草汇品精要》和清《植物名实图考》仍引用时珍所述,经考证古本草所记载的丽春花均与今不同。今《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记载之丽春花,指虞美人,其花、全草及果实均可入药,味苦、涩,微寒,有毒,有镇咳,镇痛,止泻的功效,主治咳嗽,偏头痛、腹痛,痢疾等。在维吾尔族医药中,虞美人也是以丽春花(《《拜地依药书》》记载)入药,维药名称“马米萨”、“马密萨依”等,有清热止泪,增强视力,止泻止痢,清热止痛,祛风止痒,消炎退肿,燥湿健肌的功效,主治热性流泪,腹泻痢疾,头部疼痛,热性关节疼痛,荨麻疹,四肢麻木等。现代研究丽春花种子中之多糖类有抗肿瘤作用,对吉田肉瘤、艾氏腹水癌有作用,并能延长动物寿命。在民间某些地区,虞美人花和全草可以泡水代茶饮,果实可水煎服用,对于咳嗽、腹泻等症状疗效奇佳。值得注意的是,虞美人全株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如丽春花定碱、丽春花宁碱、原阿片碱、异丽春花定碱、蒂巴因等。尤以果实毒性最大,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虞美人和罂粟为同科同属植物,从外形上看两者极为相似,经常有新闻报道有人将虞美人误作罂粟而报案的, 也有公安误将虞美人当罂粟铲除的,也有不法之徒在虞美人花丛中套种罂粟企图蒙混过关等等。实际上两者在茎、叶、果实方面有很大差别,下篇继续为大家讲解虞美人与罂粟之鉴别,敬请关注。,  (中医药博物馆 冯林敏),  ,

三七的商品规格(一)

  ,  三七,是一味名贵常用中药,有400多年的药用历史,始载于《本草纲目》,后续出版的《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药物出产辨》等本草著作均有记载。如今,三七作为化瘀活血止血药,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重视健康与养生,尤其是中老年中的高血脂、高血压人群,平时在选择服用一些养生保健的中药来调养身体时,三七应是首选。当今,三七不仅在专业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中医馆、中药店等医疗机构中是主打品种,而今在一些卖农产品的集贸市场也经常见到。但是,我们发现三七流通市场规格混乱,价格与质量不符,人们在购买消费时容易受骗。下面我们对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三七药材做一详细讲解,以便人们在选购时能买到货真价实的道地三七。,   ,      三七花和三七果,  1.产区,  一直以来,有“北人参,南三七”之说。三七主产于云南省文山州,故称文山三七,质量最优。因为种过三七的土壤要经过10年以上休养后方可在原地种植,所以种植三七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经过长年累月的大面积种植,近年来文山本地可种植三七的土地已经很少,种植面积和产量已不到全年总产量的20%,因此,三七种植地域已发展到文山周边地区的红河、玉溪、昆明以及曲靖、楚雄、大理等,几乎发展到整个云南全境。像广西百色地区的靖西、那坡、田阳等县种植的三七,本草记载的“田七”,就是指此地种植的三七,但是产量极小。,  , 三七种植大棚,  【释疑】为什么云南文山州最适宜种植三七?,  据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载:“盖皆为种生,非野卉也……吐司利之,亦勤栽培”。《开化府志》(文山州旧称)1758年记载:“开化三七,在市出售,畅销全国。”以上记载证明了三七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且主要集中于文山。文山地理位置独特,首先是温度。夏季不超过35℃,冬季不低于零下5℃,年平均气温18~19℃,气候的特点是夏长冬暖,热量比较丰富,年温差变化较小;第二是海拔。文山州的海拔在1200-2400米之间,非常适宜三七的生长;第三是土壤。疏松的红壤或棕红壤土;第四是气候。温暖而阴湿,无严寒酷暑。以上自然条件造就了文山三七,质量最优。,  ,三七种植,2.  种植,  三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周期通常为三年。第一年,播种红籽育苗,待生长一年之后,在次年的12月左右进行釆挖移栽,这时采挖出来的三七称其为籽条。移栽后再生长一年的三七称为二年七,再生长两年后就是三年七。,  ,三七种植,  【释疑】为什么三七只种植三年,而不是两年或四年?,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按理说种植四年或五年质量会更好,但是在三七的生产实践中选择三年,是最佳选择。因为种植两年,药材质量差,产量低且含量不高,药效差,达不到治病效果;种植四年,种植成本数倍增加,风险极大,最后可能是颗粒无收。因为三七的种植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自然环境要求苛刻,需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凉、空气湿度75%左右,土壤含水量30%左右的条件下种植。三七种植三年后,病虫害极易发生,往往生长三年长势良好,第四年病死率高达50%以上。所以没人敢冒这个风险,种植四年或五年。可以说市场中四年三七或野生三七都是骗人的。,,  下篇继续给大家讲解三七具体的商品规格,敬请期待。,(中医药博物馆 马泽新),

降真香与降香

  中医药博物馆馆藏一件九十年代收集的降香标本,其来源于豆科植物降香檀 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的根部心材,表面紫红色,致密而沉实,断面中空。长48cm,直径15-28 cm,重7.8kg。因为降香檀心材质地致密而坚硬,纹理细腻,历来是上好的家具原材料,在红木家具市场上被称为“海南黄花梨”。除用作家具原料外,其边角料或根部心材可药用,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肝郁胁痛,胸痹刺痛等症,近年来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  ,  在中国香文化领域,有一种降真香,也叫降香。很多接触过香药文化的游客见到博物馆的降香标本,往往会发出疑问,“降香不就是降真香吗?”,继而对这件标本产生质疑,“不对呀,降真香是藤本,这个怎么看上去是木本呢?”看到这,您是否也有此疑问呢?的确,降真香是藤本。2019年9月,山东威高集团捐赠给中医药博物馆一件降真香标本,这件标本长75cm,直径8cm,重1106g。藤本,扭曲,棕红色,断面有空洞,露出油润光泽,闻上去有淡淡的香气。与之一同捐赠的,还有使用降真香与其他香材共同加工制成的香礼,供日常焚香之用。,  ,  经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笔者整理与分析“降真香”与“降香”在历代本草文献中的记载,对大家的疑问进行解答。,  第一,古代先有降真香之名,降香逐渐被用作降真香的简称,  降真香一名始载于唐代《海药本草》,称其“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烧之,功力极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降香一名始载于宋代《仁斋直指》,文中降真香记录10处,降香记录1处,功效与降真香相同。《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降真香”列为正名,在降真香条文下的【集解】与【发明】中,多处使用“降香”之名代替“降真香”。自李时珍以后,不少医家著作在同一段记录中同时出现降真香与降香的描述,如清代的《对山医话》:“夏令暑热炎蒸,湿浊上腾…,爰拟一方,名曰圣治…方用白檀香(研细末)一两,降真香(研细末)一两,……檀香调脾利膈,正气驱邪,降香能辟秽恶怪异之气,故用为佐使。”从年代与出现频率来看,自宋时民间就有以降香作降真香简称,李时珍以后,各医家称“降香”、“降真香”的都有,但没有一人在一个处方中同时出现降真香、降香两味药的情况。到了清代,本草著作中降真香出现65次,降香出现248次,降香的记录开始明显多于降真香,说明医家越来越认可降香作降真香的简称了。,  第二,古代降真香既有藤本也有木本,紫藤香最为上乘,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紫藤香、鸡骨香列为“降真香”的异名。他引晋代稽含《南方草木状》(一本植物学著作)对于紫藤香植物的描述“紫藤香,长茎细叶,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二三十年亦不腐败,其茎截置烟炱中,经时成紫香,可以降神”,表明紫藤香是藤本植物所结香体。明代的《名医类案》、清代的《伤科汇纂》与《急救便方》也指出紫藤香为降香之佳者。再结合元代《炮制全书》中“降真香紫润者良”的描述,不仅从侧面说明古之降真香有多种基源,也反映了紫藤香是降真香(降香)中最好的一种。,  结合实地考察与植物学研究,《南方草木状》中的紫藤香并不是来源于豆科紫藤属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而是来自豆科黄檀属斜叶黄檀 Dalbergia pinnata ( Lour. ) Prain和两粤黄檀 Dalbergia benthami Prain,二者均开白花,其藤茎均含有树脂。,  除藤本外,李时珍观察并记录了第二种降真香的存在,记载降真香“其香类苏方木”。之后明《本草乘雅半偈》、清《本草备要》《本草易读》均指其类苏方木。苏方木即苏木,木本植物心材入药,质坚硬。有观点据此推测降真香为黄檀属的乔木降香檀的心材。在元代的海外游记《真腊记》中,周达观云“降真香乃树心”。可能是藤本降真香资源不足,番人以相似的树心充之所致。,  第三,结合文献与现代植物学研究,降真香有多种基原,  根据现代植物分类学以及实地考察可知,豆科黄檀属植物可分两类,一类是以降香檀 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印度黄檀 Dalbergia sissoo DC.等为代表的乔木,以及介于木本与藤本之间斜叶黄檀 Dalbergia pinnata ( Lour. ) Prain等,长到一定程度后树心会结紫红色树脂的香材;另一类是以藤黄檀 Dallergiahancai  Benth、两粤黄檀 Dalbergia benthami Prain等为代表的藤本类,受伤感染后也能结紫红色树脂的香材。,列表如下:,  ,第四,近代,药用降香为木本,香用降(真)香为藤本,区分使用,  ,  到了近代,药用降香有进口降香和国产降香的变迁。进口降香为豆科植物印度黄檀 Dalbergia sissoo DC.的心材,主产于印度、伊朗东部等世界各地热带地区。自上世纪60年代后主要使用国产降香,即降香檀 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的心材,主产于海南。降香檀1977年收载于《中国药典》,并一直沿用至今,也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降香的来源。无论是进口降香,还是国产降香,即上表中印度黄檀和降香檀,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为木本,心材入药。在名称上,现代医药文献及各级药品标准中也只有降香一名,降真香之名极少出现。,  ,  与之对应的,在香料领域,人们更加青睐藤本植物。降真香的植物的基源,为藤本黄檀属植物的香材,即上表中的藤黄檀、两粤黄檀(俗称大叶黄檀)和斜叶黄檀(俗称小叶黄檀)。古时不论帝王祭祀,还是民间祈福,降真香是最为广泛使用的香料,被誉为“百香之首”。传说降真香可以“引仙降鹤”,是古代道教的十大名香之一。降真香焚燃时,烟形独特,袅袅飞升,不偏不散。即便与诸香合燃,依然牵引烟气,扶摇直上,仿佛接引人间与仙界。降真香气味清淡,却极富变化,将花香、果香、乳香、椰奶香等融为一体,被称为“一藤五味”。以降真香为主的合香线香具有藏气安神,扶正祛邪,清肝养肾,开窍益智之功效,能辟四时邪气,为养生之灵香妙品。,  (中医药博物馆 韩玉),

入侵植物——垂序商陆

  近几年来,在小区绿化带、郊外山地、荒地等,总能看到一种高大草本植物,其果序下垂,小浆果饱满圆滑,成熟时由绿转黑,煞是可爱,殊不知这并非我国本土植物,是外来入侵物种——垂序商陆。,  ,  垂序商陆( Phytolacca americana L .),为商陆科商陆属植物,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后作为观赏植物或药用植物引入我国栽培,故在我国通常称其为美洲商陆,也有十蕊商陆、美商陆、美国商陆、洋商陆、见肿消等别名。1935年在杭州采到标本,1960年以后遍及我国河北、北京、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以云南逸生甚多。经过长期的适应生长,垂序商陆成为果园、菜地的有害杂草,已侵入天然生态系统,逐渐显现出入侵性,并已被列入中国自然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2017年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  垂序商陆的主要危害如下:其环境适应性极强,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疏林下、路旁和荒地,在营养条件较好时,植株高可达2米,主茎有的能达到3米,可与其他植物竞争养料。其茎具有多数开展的分枝,叶片宽闹,能覆盖其他植物体,导致其他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具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十分消耗士壤肥力,且每个直根顶部可产生 10~20个根芽,营养繁殖系数很高。再者其结实量大,每花序结种子 200~500粒,每株结实量达1000~10000粒,种子小,常被食果动物特别是鸟类进食,加重传播。垂序商陆全株有毒,根及果实毒性最强,对人和牲畜有毒害作用,由于其根酷似人参,常被人误做人参服用,误食后会出恶心呕吐、口胃灼热、腹部抽搐、腹痛腹泻、头痛眩晕、神志恍惚等症状,甚至会因心肌麻痹而死。,,商陆饮片,  尽管垂序商陆有如上的危害,但药用价值仍值得肯定。自1977版药典始,历版药典均将垂序商陆与商陆一同作为中药商陆的正品来源。商陆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是传统的峻下逐水药,用于治疗腹水胀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痛肿及风湿、慢性气管炎、肾性及心源性与肝硬化腹水、出血性疾病等症,福建民间常用来治疗肺痈。现代药理研究商陆皂苷和商陆多糖可通过促进免疫力的提高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从而抑制肿瘤;从商陆叶片与种子中提取的抗病毒蛋白,可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达到治疗艾滋病的目的;还具有利尿、镇咳平喘、抗菌等作用。此外,商陆花、叶均可入药,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的功效。由于商陆有毒,一般外用,鲜品可直接捣烂外敷或干品研粉涂敷,治疗痈肿疮毒;内服则需要经过醋炙,治疗水肿胀满,二便不通。,  ,  最后介绍垂序商陆的植物形态,如下: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粗壮肥大,倒圆锥形。茎直立,圆柱形,有时带紫红色。叶大,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9-18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叶柄长1-4厘米。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5-20厘米;花梗长6-8毫米;花白色,微带红晕,直径约6毫米;花被片5,雄蕊、心皮及花柱通常均为10,心皮合生。果序下垂(故名垂序商陆);浆果扁球形,多汁液,初时绿色,熟时转为紫黑色;种子肾圆形,直径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8-10月。,垂序商陆的同属植物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Roxb .为我国本土品种,为古代本草著作所记载的商陆来源,两者的形态区别如下:,  ,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Roxb.,(中医药博物馆 冯林敏),

闲聊“藿香正气水”(1)

  在炎热的夏季,无论是感冒中暑还是肠胃不适,很多人不由自主、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西药,而是一个流传了800多年的经典中药古方——藿香正气水。作为一名中药人,暗自窃喜。今天,咱们就来闲聊一下令人骄傲自豪的“藿香正气水”。,  ,  1.藿香正气水的处方,  藿香正气水的主要处方是: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  2. 藿香正气水的制作,  现在大家所用的藿香正气水是一种酊剂。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供内服或外用。,  ,  制作方法大致如下: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以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滤,收集渗滤液并适量浓缩。茯苓、大腹皮分别用水煎煮取汁。生半夏有毒,需要另行炮制,即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再另加干姜与水煎煮二次,去渣取液。甘草浸膏(甘草水煎液浓缩成稠膏后干燥而成)打碎后水煮化开。合并上述溶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将广藿香油(从广藿香中提取的挥发油)、紫苏叶油(从紫苏叶中提取的挥发油)用乙醇适量稀释后,加入到上述浓缩液中,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静置,滤过,灌装,这就是我们现在服用的藿香正气水。,  3. 藿香正气水的起源,  “藿香正气水”源于“藿香正气散”。而藿香正气散则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是被官方收集的一个方剂。其组方为:大腹皮1两,白芷1两,紫苏1两,茯苓(去皮)1两,半夏曲2两,白术2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桔梗2两,藿香(去土)3两,甘草(炙)2两半。上药共为细末。具有芳香化湿,解表和中,理气之功效。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或内伤寒湿,夏伤暑湿,山岚瘴疟诸证。,  ,  也有人说,藿香正气散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千金翼方》可成书于公元682年,若真是这样,藿香正气水的历史将又向前推进470年。是否属实,等小编进一步查找验证后再告知大家。,  ,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下次将聊“藿香正气水”的方解和组成药物。,(中医药博物馆 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