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红花的药用与染色应用历史(一)
红花,原名红蓝花,来源于菊科红花属植物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名草红花、刺红花、红蓝、黄蓝、红花草。原产于西域地区,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将红花传到内地。其得名缘由在宋代《图经本草》中有记载:“红蓝花,即红花也。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俗称红花。”红花既是传统的中药材,又是天然的植物红色染料,应用历史十分悠久。,, 红花饮片, 红花的药用历史, 红花入药历史非常久远,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妇人杂病篇”,用红蓝花酒方治疗妇科疾病。唐代以后,始称为红花,载于《开宝本草》:“红蓝花即红花也,生梁汉及西域…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宋朝苏颂《本草图经》谓:“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月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花下作梂猬多刺,花出梂上。圃人乘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李时珍又记载了“番红花,即洎夫蓝、撒法郎。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初生嫩叶、苗亦可食,其叶如小蓟叶,至五月开花,如大蓟花而红色…花,辛,温,无毒。血生于心包,藏于肝,属于冲任。红花汁与之同类,故能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多则行血,少则养血。”明代贾所学《药品化义》载:“红花,属阳,体轻,色红,气膻,味辛微苦,性温。红花色红类血,味辛性温,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 红花植物, 红花的突出功效,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一个关于红花的故事。宋朝的《养疴漫笔》记载:“新昌徐氏妇病产。有名医陆某在二百里外,舆致之,及门,妇已死,但胸隔间犹微热。陆入诊之良久,曰:此血闷也。得红花数十斤,则可活。主人亟购如数。陆乃为大锅煮之,候汤沸,遂以三木桶盛汤于于中,取窗格藉妇人寝其上,汤气微,复进之。有顷,妇人指动,半日遂苏。”此药为何如此神效,盖以红花活血之故也。, , 图片来源于《中华大典·医药卫生·药学分典(第一卷)》, 由上述故事可知,红花活血效果极佳,是治疗妇产科淤病症的要药。临床上常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含有红花的著名方药有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等。在蒙医中,红花被称作“古日古木”,是传统蒙药复方中除诃子外使用最频繁的药材,有清肝热、调经、活血、止血、止痛、消肿、滋养正精之功效,常见的复方有德都七味红花丸、十三味红花密( 秘) 诀丸等。而在藏医中,红花被称作“扎鸽尔贡”,具清肝热、止血、滋补功效,在藏医《四部医典》中载有“七味红花殊胜丸”, 具有清热消炎、保肝退黄的功效。红花入药,内服入煎剂,外用可做成红花油、红花酊涂擦。, 红花的古代应用, 红花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总结了红花的应用:“其花可染真红,又可制胭脂,为女人唇妆;其子五月采收,淘净捣碎,煎汁入醋拌蔬食,极肥美。又可为车脂及烛。花,味辛温无毒,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多则行血,少则养血润燥,止痛散肿,亦治蠢毒。”可见,红花不仅药用,还可以作为染料。红花适合多种纤维的直接染色,是红色植物染料中色光最为鲜艳的一种,用它染得红色被称之为真红或者猩红。,, 红花染色 红花染色成品 , 红花的染色原理, 红花的色素主要分为两种:红色素和黄色素。两种色素性质不同,红色素含量较低,占0.3%-0.6%,溶于碱而不溶于酸,属于醌氏查尔酮类物质,能够被氧化为红色的醌氏红花苷;黄色素含量较大,占30%左右,可溶于水、酸,不溶于碱。传统提取红花中红色素方法是制作红花饼,也就是利用两种色素在酸碱溶液中的不同反应来去除黄色素、提纯红色素。关于红花饼的制作、染色应用等将在下篇中进行叙述,敬请关注。, , , (中医药博物馆 冯林敏),
(若无特别注明,
傲世皇朝平台_傲世皇朝代理-注册指定站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zhurongbao.com/?p=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