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中药有多美(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国学经典之一。诗经中的诗歌源自人们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反映的是政治风波、春耕秋获、男女情爱的悲欢哀乐。在读诵古雅的诗篇时,不时的发现一味味中药,也是一件趣事。据统计,在三百零五篇诗歌中,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一首首诗歌仿佛一幅幅美妙的本草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诗经里的中药有多美》(一)、(二)中,为您介绍了青蒿、芦根、车前子、木瓜、桃花等中药,今天继续为您介绍,带您欣赏诗经里的中药之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采葛》中出现的三种植物分别是葛、萧与艾。葛可用于织布,萧可用于祭祀,而艾的用途更为广泛。相思之人将款款深情寄托在这几株寻常、柔韧的植物上,正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事难具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其言浅,其情深也。”诗人想象他的情人正在采艾,炽烈的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月、秋、岁分别表示三种时间周期,秋介于月和年之间,相当于“季”。艾对应着三岁的时序,作为抒情的高潮最后道出,古人对它的钟爱可见一斑。, , , 艾草性温,味辛、苦,能够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煎液外洗可以祛湿止痒。《本草纲目·草部·艾》记录了“胶艾汤”,用艾叶三两,川芎、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用于妊娠下血。至今,艾灸仍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方法,便是以艾草为原料加工成艾条来操作的,取其透达经络之性,起到温经散寒,消瘀散结,扶阳固脱的作用。, , , 葛属豆科植物,多年生草质藤本。茎长二三丈,缠绕他物上,花紫红色。中国对葛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懂得利用葛藤编篮做绳,利用葛麻(葛藤纤维)织成葛布,加工成葛衣、葛帔、葛巾,是麻布衣服出现之前的夏衣布料。古诗“老酒三杯千愁去,葛衣一撩万事休”中所言“葛衣”就是葛纤制品。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鞋,不过那时候的鞋叫做屦,也是用葛藤纤维编制而成,又叫葛屦。, 葛的用途不仅如此,葛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辛,性凉。归脾经、胃经。《本草纲目·草部·葛》记载葛根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解酒毒。并可以用于数种伤寒,取葛根四两,水二升,入豉(豆豉)一升,煮取半生服,捣生姜汁尤佳。现代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其在保肝护肝、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三高、改善微循环、抗衰老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也是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证)患者的常用药物。葛花可解酒毒。, , 萧即禾本科植物荻(dí),是一种生在水边、叶子似芦苇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荻草嫩芽可以直接食用,茎叶可以铺在房顶用于避雨或保温。荻也有药用价值,全草入药称为巴茅根,有清热、活血的作用,用于妇女干血痨,潮热,产妇失血口渴,牙痛等症。, 果臝(luǒ)之实,亦施于宇。, 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田舍旁的空地成鹿场,夜间磷火闪闪亮。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这是一首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这里“以哀景写乐”,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从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复杂的内心感受,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果臝即栝楼,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辽宁、华北、华东和云南等地。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种植栝楼的习俗,其果实、种子、根均可入药用。栝楼的果实为中药瓜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本草纲目·草部·栝楼》记录了用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研为末,用于肺痿咳血。栝楼成熟果皮入药为瓜蒌皮,也具有清热化痰,利气宽胸的作用。种子为瓜蒌子,润肺化痰、滑肠通便的作用更好一些,可用于燥咳痰黏,肠燥便秘,常加工为奶油味瓜蒌子等小零食。根为传统常用中药天花粉,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的作用,常与生地、山药、五味子等配伍,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等证的治疗。, (中医博物馆 韩玉), , ,
(若无特别注明,
傲世皇朝平台_傲世皇朝代理-注册指定站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zhurongbao.com/?p=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