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与香料(一)
,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的医学史展厅,陈列了从西汉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四种香料,分别是花椒、茅香、佩兰和桂皮。汉墓中为什么会有香料,这些香料在汉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这要先从马王堆汉墓开始说起。, ,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葬中出土的精美漆器、丝织衣物、简帛文献、彩棺帛画,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社会风貌的窗口。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现存最早的中草药标本,均作为香料使用,共计9种,分别是花椒、茅香、佩兰、桂皮、辛夷、杜衡、藁本、高良姜、姜。另外,还出土了四种香具,分别为香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香枕、香囊、熏炉(配有竹熏罩),对于研究西汉初期贵族熏香习俗很有意义。汉代人使用香料,既有提味增香、宗教祭祀、香身、保健、防腐等实际用途,更有着对香料所蕴含的精神气象的迷恋。接下来便为您介绍汉墓中香料的来源和功效:, 花椒, , 花椒是汉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香料,它在五子妆奁、香囊和药袋中都有专门盛放,在数件草药袋中,也均有花椒的成分。花椒是芸香科植物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含有大量挥发油,具有强烈的芳香气,辛麻而持久。它用于菜肴中调味,是宋元以后才较为普遍的,在汉代,它有着如下特殊的意义:, 首先,椒香沁腑,花椒在先秦和汉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香料。《诗经·周颂》说“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就是说花椒芳香的气味,使人长寿安康;《荀子·礼论》也云“椒兰芬,所以养鼻也”。, 其次,花椒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可“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并将其列为下品,“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意识到花椒的气味具有杀虫、防腐、防霉、防潮的特性了。《汉官仪》载:“椒房,以椒涂壁,取其温也”,可见椒房的由来,取其温热之性,适用于女性寒凉之体,以利于为帝王传宗接代。, 第三,花椒籽粒众多,象征多子。在辛追这座女性的古墓中出土大量花椒,除取其芳香避秽之功外,取其多子之吉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茅香,, 茅香在汉墓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花椒,在5件草药袋和3件香囊中均发现有茅香,一个熏香炉的炉盘内也盛满燃烧后残存的茅香炭。, 茅香又名香茅(《本草纲目》)、香麻(《本草图经》)、香草等,它来源于禾本科茅香属植物香茅的全草。《唐本草》云:“叶苗和煮汤浴,辟邪气,令人香。”另外,它还有驱虫的作用,是防止蚊虫叮咬、防衣料虫蛀的重要香料,这也是茅香在墓中频繁出土的原因。茅香作为一种中药,具有祛风通络,温中止痛,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感冒头身疼痛,风寒湿痹,脘腹冷痛,泄泻等。, 佩兰,, 汉墓中出土精美的绣花香枕一个,里面装的就是佩兰。佩兰是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在历代本草中别名有兰、香草、燕尾香、大泽兰、孩儿菊等。佩兰之名,始见于《本草再新》,“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故名”。《楚辞》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记载,《离骚》也言其绿叶茎紫素枝,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可见,佩兰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兰草,它既可以随身佩戴,芳香身体,驱虫除秽(可纫可佩),又可以做成香枕,坐卧于其上(可藉),也可以做成香泽以润发(可膏),还可以“浴兰汤会沐芳”(可浴)。, 佩兰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它性平味辛,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效,可以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暑湿表证,胸闷不舒等症。用它制作香枕,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神助眠的作用。, 桂皮, , 汉墓中出土的桂皮来源于樟科植物浙樟的树皮,属于天竺桂类型。桂皮不仅是厨房常见的调味料,也是一味外来的中药,它始载于《海药本草》。桂皮具有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的作用,可用于腹冷胸满,风湿痹痛,跌损瘀滞等。先秦时期,人们就了解了桂皮的药用价值,取其芬芳与药性,和花椒一起将之泡入酒中,制成芳香的药酒,从而衍生成一个成语“桂酒椒浆”,作为祭祀迎宾时的高级香酒。除了置于酒中,桂皮的芳香之气更是被文人士大夫们所喜爱,“言桂椒香气乃击薄栌及屋翼也”。需要注意的是,此桂皮与人们平时所说的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是不同的,二者的区别可见下表。, , 从以上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香料看,西汉初期贵族所使用的香料均为国产的香草,比较常见,风干后缝于香囊中佩戴尚可,用于焚烧的话,烧出来的烟并不会很香。后世的名贵香料,如乳香、沉香、檀香等多为热带产物,主要从西域和南海进口,是汉武帝时期,通西域、平南越之后,才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开辟的南方的海上交通,才大大拓展了香料的范畴。除花椒、茅香、佩兰、桂皮外,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香料还有辛夷、杜衡、藁本、高良姜、姜等,将会在下次为您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