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为媒
酒在医疗上具有兴奋、麻醉和消毒的作用;同时它还对中药起到一个很好的溶媒作用,中药用酒浸制后,药效更易发浑出来。,, 酒,性温而味辛,温能祛寒、疏导,辛能发散,所以具有“通血脉”、“行药势”的功效。尤其是在古代医学挣脱巫术统治的过程中,饮酒治病就更为普遍,尤其是对“外感风寒”、“劳伤筋骨”等病的治疗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还可以从汉字构造来看,“醫”字从“酉”。古“酉”字,形似酒坛,与酒通。古人是这样理解“醫”字的,就是将患者的呻吟声和治病时不可缺少的酒,会意组合而成。它生动地体现了酒在当时医疗中的突出作用和在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汉书·食货志》称“酒,百药之长”。后来随着医药知识的不断丰富,用药经验和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人们又从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制造药酒。甲骨文中就有“鬯其酒”的记载。按汉·班固《白虎通·考黜》解释:“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成为鬯。”郁金是一种植物,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之功。临床上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黄疸尿赤等症。因它的根与酒泡出来后呈金黄色,所以用它制成的酒可说是一种色美味香的药酒。另据《说文》云:“U”是器也,“※”象米,“匕”言变也。就是说将米类置于“U”形器皿里,酿之而变成酒,即为“鬯”。, 我们经常会发现,医生在给病人开的处方中,把某些药物用“酒渍”,或“以酒为使”,来引导诸药迅速奏效,这就是酒可作为药引来用。历代医学家用酒作药引治病的案例很多,如西汉名医淳于意治疗妇人难产,就用此法非常奏效,当时甾川有个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淳于意会诊后,则用茛菪药一撮,以酒饮之,旋即乳生,此病案就记载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 东汉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更是把酒作为药引而在医疗中广泛应用,表现为和酒送服丸散药,如八味丸、土瓜根散、赤丸、天雄散,都以酒送服;此外还有以酒代水煎药,如下瘀血汤,是全用酒代水煮药,如芎归胶艾汤等则是水酒各半煎煮。还有酒作为一味药入煎的,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孙思邈在他的《千金要方》中,也有详细而生动的病案描述:唐相国寺僧允惠患有“癫疾”,就是精神失常的疾病,已有半年,病情反反复复,遍求名家医药,均不见效。其兄经人介绍到孙思邈处,将弟弟的症状全盘说出,求药王孙思邈给诊治,孙思邈说:“今夜睡着,明后日便愈。”这人一听果然是神医,便哀求道:“请求您给开方,我们将报恩不忘”。孙思邈说:“我这里有很咸的食物,让你弟弟吃了,等他渴的时候再来告我。”果然,半夜其兄来找孙思邈说:我弟弟口渴的厉害,您去给看看吧。于是孙思邈带上药箱来到僧处,让其兄找来温酒一杯,调上朱砂、酸枣仁、乳香等药让僧饮服,片刻,又用酒半杯调上药饮服。这位寺僧服后睡了两天两夜,醒来后病症全消。这个病案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更让人看到他大医精诚般的高尚医德,无论昼夜寒暑有求必到,是我们现在医学生们学习的典范。,,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还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对酒为药引作了高度概括:“酒能引诸经,与附子相同。如利用其以引导他药,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分”。(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医药博物馆 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