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皇朝平台_傲世皇朝代理-注册指定站

中药药名始源(一)

  中药即中医药物的总称,它的产生源远流长,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药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药取名十分有意义,不仅与中药之形色气味相关,更与古人所处的地域、时代以及当时政治经济环境、民俗、中医药地位等密不可分,从中药药名可追溯中医药文化之源,本篇及后续相关文章将持续为大家简述中药药名来源。,  人参来源于五加科多年生植物人参的根和根茎,为我国名贵药材,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一味滋补强壮的中药。人参得名,是由于其药用部位——人参根,外观形似人体,原文出自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如人形者有神”,后被历代本草广为引用。参的本字是“蓡”(shēn),又写作“葠”、“浸”,意思是“锥形”,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蓡年深,浸渐生长者。根如人形者有神,故谓之人蓡、神草”,意思是锥形之根年深日久,逐渐而成,所以有神。李时珍还解释了陶弘景称人参为“人衔”的原因,也是由于“衔”为蓡的讹字。汉朝之后,因蓡字繁琐,逐渐以“参”字代替。,  也有学者根据甲骨文、金文“参”字指出,“参”是五加科人参的象形字,解释为“上半部是人参植物的地上部分,具有人参植株的典型特征…下半部是人参根…呈跨步状态的人形”,但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现在网上关于人参的得名缘由,简单归结为其“形状如人,功参天地,故名人参”,是在极力宣传、推崇人参的功效。但在医药史上,人参确实被当做上上佳品,《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久服轻身延年”,人参“得地之精灵”,故又有神草、王精、地精、土精等称号。《本草纲目》中也解释了人参的其他得名缘由,如人参是“背阳向阴”生长,故名鬼盖;五参(人参、玄参、丹参、沙参、苦参)之中,人参色黄属土,补脾胃,生阴血,故又有黄参、血参之名。人参还有“百草之王”的称号,这是从满语中翻译而来的,满族人把人参称作“奥尔厚达”,意为“百草之王”。人参主产于东北地区,当地人认为人参通灵性,于是给人参一个俗名“棒槌”(《辽宁主要药材》)。,  ,  党参来源于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的根,为常用大宗药材。但明代及之前并无党参的文献记载,党参之名首载于清《百花镜》,曰“党参,一名黄参,   黄润者良,出山西潞安、太原等处,有白色者,总以净软壮实味甜者佳,嫩而小枝者名上党参,老而大者名黄党参”。党参主产于晋、陕、蜀、秦等地,以山西上党产者最为有名,故称为党参,唐朝时上党改为潞州,故又有“潞党参”之称。,  古时候山西上党、太原等地产人参,在人参之前冠以“上党”以示道地,而党参主要是作为“上党人参”的冒名顶替者,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正式命名“党参”,将“党参”作为新增品种来记载,指出党参的特征是“狮子盘头”,并描述了其性味、功效,自此党参之名正式载入本草文献。清·黄宫绣《本草求真》讲清了人参与党参的关系:人参有上党之名,是由于隋文帝时在民宅地基深处发现“形如人体”、“根有一尺余”的人参,但在“上党潞州,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后所用的人参皆产自辽东(今东北地区),而山西太行上党产的实为党参,并非人参。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详细记载了党参,曰其“皮色黄,有横纹类防风(故又名防党),味甚甜美,胜如枣肉”,功用可代人参。现在有方药中会用党参代替人参,注明为党参方,如生脉饮(党参方)。,  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别名童参、四叶参或米参。太子参之名始见于清·吴仪洛《本草从新》,列于人参条下,与参须、参芦并列,《本草纲目拾遗》也记载“太子参即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乃苏州参行从参包中捡出短小者,故此以售客,味甘苦,功同辽参”。明《本草崇原》、《本草纲目》将似人形的人参称为“孩儿参”,清代将细枝人参称“太子参”或“孩儿参”。由此可见,古代文献中的太子参与现今用的太子参(孩儿参)不是同种,古代文献的太子参指的五加科人参的细小者,而今天的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因为其形似人参而小,其功效也类似人参而弱,才得名为太子参。,  清代有药商为利益所驱,用当地所产石竹科孩儿参的块根冒充人参,而托言“太子参”,其后由于太子参具有类似人参的功效,逐渐摆脱伪品的地位,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中药品种。关于其植物名,历版《中国药典》、《中国植物志》称为孩儿参、《中药大辞典》、《东北植物志》称为异叶假繁缕,但其拉丁学名一致,为同种植物。太子参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福建等地,现在以安徽宣城、福建柘荣、贵州施秉最为地道,多为人工栽培。,(中医药博物馆 冯林敏),  ,  ,

石上精灵——石斛(下)

  在《石上精灵——石斛(上)》中,为您介绍了石斛的得名、石斛的加工方法和品种,这次接着为您介绍石斛的作用,铁皮石斛、霍山石斛都有哪些特点,以及石斛的人工种植方法。,  , , 1.石斛都有哪些作用?,,  石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痨、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定志除惊…”中医认为,石斛属于补阴药,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作用。可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等症。,  现代研究证明,铁皮石斛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清热明目、补五脏虚劳的功效。在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慢性胃炎、糖尿病、慢性咽炎、久病体虚免疫功能低下、眼科疾病的治疗与保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含有石斛的中成药有石斛夜光丸、复方清咽宁、脉络宁注射液、金嗓子喉宝、补益石斛丸等。,  ,  2.铁皮石斛为何称为“铁皮”?,,,  铁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是上世纪20至六七十年代加工枫斗的主流品种,产自安徽西南部、浙江东部、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在云南又被称为“黑节草”。,  ,  铁皮石斛加工成枫斗后,呈现黄绿色或铁青色,故而称“铁皮”。除“铁皮”这一特点外,还可见丝状物缠绕,这是它残留的灰白色叶鞘纤维。此外,其表面具斜行的细皱纹,质坚实,略韧,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略具青草香气,嚼之味淡,初有粘滑感,久之则有浓厚黏滞感。后因铁皮石斛资源枯竭导致石斛改用同属植物共同入药。,  ,  3.霍山石斛为何独领风骚,它有何特别之处?,,  《名医别录》(公元220-450年)记载,“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六安位于安徽西北大别山,即安徽省霍山县。《本草纲目拾遗》(清)中称“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似钗斛细小,色黄形曲不直有成毬(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力气…”另载“石斛近时有一种形段抵寸许,细如灯芯,色青黄,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及颖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20世纪80年代,经过安徽霍山地区石斛资源与文献的比对研究,唐振缁、程式军共同命名并发表“霍山石斛”植物种,拉丁名为 Dendrobium huoshanense C. Z. Tang et S. J. Cheng。,  ,,  ,  霍山石斛的独特之处有三:一是霍山石斛是最早加工成枫斗(球)的。二是霍山石斛是唯一一个用原产地命名的石斛,仅分布于安徽霍山,属国家一级濒危珍稀药用植物;三是“龙头凤尾”。霍山石斛茎长3-9厘米,比普通石斛小很多,加工成的枫斗俗称“米斛”。不同于其他石斛要分成粗细一致的段,霍山石斛是全体加工成螺旋形,其茎基部保留部分须根,并与茎梢分别翘出,形如昂起的龙头和翘起的凤尾,这就是霍山石斛的标志性特征“龙头凤尾”了。,  4.石斛是如何人工种植的?,,,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组培技术开始繁育石斛苗,进行仿野生种植了。首先让石斛的种子在无菌房中萌发,经过若干次的转接分瓶,让其长成3-5cm高的小苗。再将小苗种植在基质里,在棚内生长1-2年左右。最后将石斛苗移栽到山上树林间,可以将石斛苗和水草包在树上种植,有的也会在林间土地上或岩石体上栽培,尽可能的模拟自然环境,让石斛接近野生状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铁皮石斛在浙江、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成功实现仿野生栽培,目前已成规模。作为中国“铁皮石斛之乡”,浙江乐清雁荡山的铁皮石斛仿生栽培面积达1200亩。2003年10月,霍山石斛在江苏昆山市永丰余生物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培育苗大棚中成功。霍山石斛的生长对地理环境要求苛刻,大别山位于北纬30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霍山石斛多糖和石斛碱等成分的积累,目前已实现种植面积约6000亩。,(中医药博物馆 韩玉),  ,  ,  ,

石上精灵——石斛(上)

  , ,  《本草纲目》的草部中,有一类很有趣的植物,它们喜欢生长在岩石上,茎叶肉质耐旱,被称为岩生植物,如石斛、骨碎补、金星草、石韦、佛甲草、虎耳草、仙人掌等。今天就为您说一说这个岩石上的精灵——石斛。, ,  石斛是传统名贵中药,早在唐代《道藏》一书中,便把石斛列为九大仙草之首,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作用。石斛到底是一种什么植物,是怎么得名的?为什么又叫做枫斗?都有哪些种类?请看下文。, ,  1.石斛是如何得名的?, ,, ,  石斛是喜阴植物,多生长于石缝中或林间树干上,故名“石”斛。那“斛”字是怎么得来的呢?斛是古代粮食贸易和流通的计量工具,就是下面这个鼓着肚子、有两只耳朵的大木桶。仔细看石斛的茎,圆柱形,肉质肥厚,每一节像不像这个圆锥形、鼓肚子的容器呢!, ,  2.石斛为什么要卷成螺旋形?为什么又叫枫斗?, ,, ,  吃过石斛的朋友往往好奇,石斛嚼起来黏黏的,有点粘牙。石斛富含粘液质,主要成分是多糖。优质的石斛具有嚼之化渣的特点,以粘液质丰富,嚼完口中无渣者为佳。为了最大程度的保存石斛的粘液质,往往将新鲜石斛剪为均匀长度的短茎,进而烘焙,再用稻草加箍,手工卷曲成螺旋状,最后干燥后,就成为市面上销售的石斛商品了——枫斗。枫斗是石斛的商品名,加工成枫斗后石斛的粘液成分固化而稳定,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药用价值。, ,  实际上,枫斗的“斗”字也很有学问。斗和斛一样,也是一种旧量器,古时以十斗为一斛。“斗”有两个喻意,一是指螺旋或圆形的指纹;二是形容小东西变大。石斛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正如药农们所说的,种的是小东西,却让人发大财。20世纪30年代时,枫斗每500克数元至数百元(银元);解放后,枫斗中的极品霍山石斛枫斗,每千克1000-2000美元;20世纪80年代,云南产的铁皮石斛加工成的“广南西枫斗”、“黑节西枫斗”、“吊兰西枫斗”等枫斗上品在广交会上的成交价高达每千克3600美元。现在,最贵的石斛是霍山石斛枫斗,当地工商部门给的市场指导价是68元一克,折合68000元/公斤。, ,  3.石斛都有哪些品种?都是石斛,为什么价位差别这么大?, ,, ,  石斛来源于兰科石斛属多种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中国分布的77种石斛属植物中,目前作为药用的有60余种。很多朋友购买石斛时,发现石斛的公斤价从几十元至上万元不等,就是因为石斛的品种非常繁多。, ,  目前市面上的石斛类商品有三种,分别为石斛、铁皮石斛、霍山石斛。其中,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石斛和铁皮石斛。石斛来源于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在实际流通过程中,多种同属植物形成了不同石斛商品,可见下表。铁皮石斛独立出来,名为铁皮石斛,价格优于绝大多数石斛。另外,还有一个单独品种霍山石斛,收载于2004年版《安徽省地方标准》和2019年版《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是目前所有石斛中价位最贵的。, , ,  4.浙江为什么成为加工枫斗的大省?, ,  浙江乐清雁荡山是铁皮石斛传统主产地之一。, ,  《本草从新》记载:“味甘者良,温州最上、广西略次、广东最下”。, ,  乐清市双峰乡是我国石斛采集、加工、销售的集散地,历史悠久。近二十年来,乐清铁皮石斛产业蓬勃发展,从组培苗生产,人工种植,枫斗加工,产品开发到市场营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枫斗加工产量占全国总量80%以上,成为“中国铁皮石斛加工之乡”。, ,  今天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关于石斛的其他知识还有一篇科普哟~,(中医药博物馆 韩玉),

伐薪射蛇”赞“寄奴”

  ,  想必大家都对上面这首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不陌生吧?那你们可知这词中提到的“寄奴”是谁呢?他可不是一个普通人哟!“寄奴”,是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的小名。诗词中的他,骑战马、披铁甲、舞刀枪,气吞长河、势如猛虎。我今天要讲的可不是什么英雄故事,而是要介绍一味历史上唯一一味以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刘寄奴”。别急,我们先一起来听个故事。, ,  伐薪射蛇得仙药, ,  皇帝称帝之前是总有些预兆的,据说南北朝时期的刚刘裕出生时,就曾有神光照亮室内,当晚还有甘露从天而降的异象。, ,  有一次刘裕率兵出征新洲(武汉市东北一带)攻打敌军。敌军主力被消灭后,残余人马逃奔山林,刘裕便率军追赶。途中,忽然被一条横卧路上的大蛇挡住了去路。刘裕弯弓搭箭,命中大蛇,大蛇负伤而逃。此时天色已晚,刘裕便下令收兵回营了。, ,  第二天,刘裕带兵继续到林中搜查残军,忽闻山林深处有阵阵杵臼捣药的声音,便派士兵前去查看。士兵随声音寻去,只见几名青衣童子正在捣药,士兵以为是残敌,正欲举刀杀之,众童子伏地哀求道:“我们的王昨日被刘将军射伤,故命我们捣药疗伤。”士兵不解,昨日刘将军明明射中的是一条大蛇,怎么却被他们称为“王”了,于是赶忙将此事回禀了刘将军。, ,  刘裕也觉诧异,亲自赶去察看,但青衣童子早已吓得弃药而逃、不知去向了,只留下一地的草药和石臼内捣成的药浆了,他随即命士兵将草药、药浆一并带回。经随军大夫验看,此药有治疗金疮之功,于是便让被枪箭所伤的士兵们试數,竟然非常灵验。于是,此药便在军中广为使用了。士兵们不知道此药的名字,只知是刘裕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用刘裕的小名“刘寄奴”来称呼此药。之后不久,刘裕便称帝登基了。, ,  话说,草药“刘寄奴”对这位皇帝的关怀一直没有停。称帝后的刘裕有一次外出游玩,偶遇一位僧人。僧人为他献上一些药,说是可以治疗陈年疾患,说完便失去了踪影。刘裕手部有陈旧伤患,到了阴雨天就疼痛不已,一直都无法痊愈,用了僧人的药,仅一次就痊愈了,再也没有发作过。而这个药和当年那几个青衣小童捣的药是一样的,就是“刘寄奴”。, ,  一味名不见经传的草药,就这样带着霸王之气流传开了。, ,  上面这个故事出处是(南朝梁)沈约所撰《宋书》及(唐)李延寿修的《南史》。那“刘寄奴”到底是一味怎样的中药呢?, ,  “刘寄奴”一名最早出自唐《新修本草》,之后,宋《开宝本草》、明《本草蒙筌》、《本草纲目》等都有记载。如《开宝本草》中说刘寄奴“疗金疮,止血为要药。”《太平圣惠方》中的“刘寄奴散”可“治风入疮口肿痛”,这些论述正好印证了上面故事中“刘寄奴”的功效。在现代中药典籍中也有明确收载和详注。, ,  刘寄奴为中医临床常用品种,商品有南刘寄奴与北刘寄奴之分。来源于菊科植物奇蒿的干燥全草,习称“南刘寄奴”。在《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有收录。具有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醒脾开胃的功效,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牙痛,慢性气管炎,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炎,疟疾; 外用治眼结膜炎,中耳炎,疮疡,湿疹,外伤出血。而来源于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干燥全草,药材习称“北刘寄奴”。收载于《中国药典》。功效主要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痛,癥瘕积聚,血痢,血淋,湿热黄疸,水肿腹胀,白带过多。, ,, ,  “南刘寄奴”,又有“九里光”、“白花尾”、“千粒米”等别名。在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使用较多。它是多年生草本,植株高80-150cm,有香气。茎直立,茎上有明显纵棱。叶互生,中部叶近革质,长圆状或披针形,边缘有密锯齿,表面被白毛。头状花序,钟状,密集成穗状圆锥型;总苞片4轮,淡黄色。, ,  而“北刘寄奴”却主产在河北、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等地。植株高30~80cm,全体被短毛。茎圆柱形,有棱,叶对生,羽状深裂。总状花序顶生,花冠棕黄色。, ,, ,  从两种刘寄奴的分布、功效,以及史料中刘裕称帝前的作战地域来综合分析,故事中所提到的草药“刘寄奴”应该指的就是菊科的“南刘寄奴”。, ,  中药就是这么有趣,因为一段与名人的故事,它便可以家喻户晓,又因为有着神奇的疗效而广为传播应用。这就是中药的力量,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 ,  希望更多的人都能爱上中医药!让中医药这颗璀璨明珠–永远闪亮!, ,  让中医药为抗击新冠肺炎病毒奋力出击吧!,(中医药博物馆 潘激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