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中药有多美(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国学经典之一。诗经中的诗歌源自人们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反映的是政治风波、春耕秋获、男女情爱的悲欢哀乐。在读诵古雅的诗篇时,不时的发现一味味中药,也是一件趣事。据统计,在三百零五篇诗歌中,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一首首诗歌仿佛一幅幅美妙的本草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诗经中都出现了哪些中药呢?今天就为您一一道来。, , 看到这首诗,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会不会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女科学家屠呦呦?这是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原野上,一群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叫声,此起彼应,悦耳动听,气氛欢快和谐;宴席上,周王鼓瑟弹琴招待宾客,宾主和乐齐尽兴,气氛热烈轻松。诗歌将两种不同时空的事物自然转承,将动物、植物、人和谐共处的祥和画面自然展现。, 鹿食用的植物有“苹”“蒿”“芩”,分别代表白蒿、青蒿、黄芩。白蒿主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黄芩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常用中药。这里重点说一下青蒿。青蒿始载于两千多年前的《五十二病方》,具有清虚热、截疟的作用,自古就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屠呦呦也是在1700多年前的《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获得了灵感,在低温状态下提取出了青蒿素。有人说《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是屠呦呦获诺奖的预言帝,早在两千多年就预知了青蒿带给她的殊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1980年,邓丽君的一首《在水一方》风靡大江南北,歌词便取自《诗经》。全诗借“蒹葭”起兴,“蒹(jiān)”指没长穗的荻(dí),类似于芦苇,而“葭(jiā)”就是我们防病治病的常用中草药——芦苇。, , 苇茎入药始载于《唐本草》,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著名的“苇茎汤”,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明清以后,中医以根状茎入药,称芦根,鲜品、干品均可使用,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等症。, , 采采苤苜,簿言采之。采采苤苜。簿言有之。, ——《诗经·周南》, 苤苜(piě mù)就是车前子,这是一首妇女们采集车前子时唱的山歌。全诗“采采苤苜”重复了六遍,这一简短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回环往复地表达出劳动时的欢快。涵咏之时,我们恍如身临其境,仿佛见到三五成群的妇女,在山坡旷野上,边劳动、边歌唱,她们动作轻快利索,从开始拾取,到兜起衣襟来盛,最后满载而归,余音袅袅,忽远忽近,令人心旷神怡。车前的发现还有一个历史典故。相传,汉朝名将霍去病带兵抗击匈奴,被困沙漠。天旱无雨,盛暑无露,官兵小便淋漓,亦患面部水肿。部下见战马无恙,细察,马食一草。霍去病知道后,让部下皆煎饮而病去,霍去病大笑,“好一个车前草,真是天助我也。”故而将马食用的野草称为“车前草”。车前草的种子就是诗中妇女们采集的车前子了,是一味常用中药,有清热利尿、清肝明目等功效,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症。, , 车前也叫猪耳朵草,是乡下的孩子放学回家打猪草时最常摘取到竹篮里的一类植物,它塌塌实实地长在田间地头的样子,是一副和善得让人漠视的情形,不规则的粗厚的小圆叶,竹签棒棒般地摇在风里的小碎花,暗红的硬邦邦的碎种子,全都是经历千年万年面不改色的深沉模样。,(中医药博物馆 韩玉),
(若无特别注明,
傲世皇朝平台_傲世皇朝代理-注册指定站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zhurongbao.com/?p=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