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药黄芪与红芪
,
,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一曲抒情动听的《丁香花》让大家眼前浮现初春时节,丁香花蕾绽满枝头,如霞如烟,花团锦簇,香飘满城的情景。古代诗人颂咏丁香的诗篇也很多,如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清照“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等等,但多以丁香写愁。没错,大家听到、看到、说到以及感受到的都是观赏丁香。 ,观赏丁香, 观赏丁香来源于木犀科丁香属,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气袭人,故名“丁香”。观赏丁香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的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享有盛名,已成为国内外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 丁香属植物有30多种,其中我国有24种,另有许多变种、杂种及品种,有9种以上颜色,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欧洲东南部、日本、阿富汗、喜马拉雅地区。最常见的是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及其变种白丁香(Syringa oblata L. var. alba Rehder),此外,还有紫萼丁香、湖北紫丁香、什锦丁香、蓝丁香、小叶丁香、北京丁香、暴马丁香、花叶丁香、羽叶丁香、柔毛丁香、欧洲丁香、红丁香、辽东丁香等。, , 紫丁香:高1.5~4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初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嫩叶簇生,后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披针形,圆锥花序,花淡紫色、紫红色或蓝色,花冠筒长6~8mm。花期5~6月。, , 白丁香:与紫丁香主要区别是叶较小,叶面有疏生绒毛,花为白色。, 观赏丁香一般不药用,但民间也有用丁香叶止泻的。, ,药用丁香, 药用丁香来源于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et Perry),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 丁香: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对生,少数轮生,叶片革质。花3朵至多数,顶生或腋生,常排成聚伞花序式再组成圆锥花序;苞片细小,花后脱落;萼管倒圆锥形,有时棒状,萼片4,脱落或宿存;花瓣4~5,分离或连合成帽状。浆果或核果状,顶部有残存的环状萼檐;种子通常1~2颗。, 丁香的花蕾及果实既可作为香料,也可药用,是中药中常用的温里药,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花蕾入药,药名为“丁香”或“公丁香”;果实入药,药名为“母丁香”或“鸡舌香”。,
在《太白贝母的市场现状》一文中介绍了太白贝母的市场现象,这篇重点介绍太白贝母的性状鉴别。说到川贝母,人们大多知道川贝母中的三种野生品——松贝、青贝和炉贝,如果问到川贝母中的栽培品太白贝母长得什么样,它与松贝、青贝和炉贝的区别,我相信多数的人不清楚,下面就为大家详解。,一.植物来源,太白贝母为百合科太白贝母 (Fritillaria taipaiensis)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入药。因野生资源频临灭绝,近年来人们多有种植。栽培的太白贝母第一年长一片叶子,第二年起至第四年展开1至2片叶,伏地生长,披针形的叫 “飘带叶”,第四年起抽苔,不开花的叫“树儿子”,开花的叫“灯笼花”,结的果实叫“八挂锤”。鳞茎由两鳞片抱合组成,球形或近球形,茎单生直立,圆柱形,不分枝,紫色或绿色,高30cm~80cm。叶披针形,前端卷曲,花期 5 ~6 月,果期 6 ~7 月。种植四年后采收,加工干燥后入药。,,二.性状特征 ,太白贝母:鳞茎大多长锥形,体表粗糙,欠光滑,部分缢缩,类白色、淡黄色或棕黄色,有类似炉贝上的黄斑;高约 0. 5 ~ 1. 5cm,直径0. 3 ~ 1. 4 cm,大小悬殊,外层 2鳞叶大小不等或近等大,抱合紧密或靠合,顶端闭合,偶有开裂,小鳞片短圆形、长条形、或近线形;体轻,气微、味淡。,太白贝母野生资源稀少,市场中不大常见,偶有混入松贝和青贝中进行销售的。太白贝母栽培品品中则按形状、大小、鳞叶抱合的紧密程度的不同,分为“松尖”、“大尖”、“中尖”、“小尖”、“花生大贝”、“花生小贝”六种规格。下面介绍栽培太白贝母的性状鉴别。,三. 性状鉴别,1. 松尖,太白贝母中较大者,呈类扁圆锥形,鳞叶大小悬殊,略似“怀中抱月”,未抱部分中部较宽,两端较尖;顶部闭合,高0.5~1.4 cm,直径 0.4~0.8cm,类白色,稍粗糙,有的具棕色斑点,气微,味苦。,,松尖,2. 大尖 ,太白贝母中呈类长扁圆锥形大者,鳞叶大小悬殊,大瓣与小瓣抱合不紧,有明显间隙,先端钝圆或尖;小瓣中下部近等宽,先端渐尖;大瓣基部明显隘缩状,高 1.1~2.1cm,直径 0.7~1.4cm,黄白色,稍粗糙,有的具棕色斑点,气微,味苦。,,大尖,3. 中尖,太白贝母中呈类扁圆锥形,鳞叶大小悬殊,大瓣与小瓣抱合较紧;顶部闭合,先端尖;小瓣中下部近等宽,先端渐尖;大瓣基部明显隘缩状,高0.8~1.7 cm,直径0.6~1.2 cm,黄白色,稍粗糙,有的具棕色斑点,气微,味苦。,,中尖,4. 小尖,太白贝母中呈类扁圆柱形或类扁圆锥形较小者,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部闭合,先端尖;鳞叶未抱部分中下部多近等宽,先端渐尖,高 0.7~1.6 cm,直径 0.5~1.1 cm,黄白色,稍粗糙,有的具棕色斑点,气微,味苦。,,小尖,5. 花生大贝,太白贝母中呈类长圆柱形较大者,鳞叶大小相近,相对靠合;顶部开裂,先端钝圆,基部明显隘缩状,高 0.7~1.8 cm,直径 0.9~1.6 cm,淡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棕色斑点,气微,味苦。,,花生大贝,6.花生小贝,太白贝母中呈类短圆柱形,鳞叶大小相近,相对靠合;顶部开裂,先端钝圆,基部明显隘缩状,高 0.8~1.4 cm,直径 0.6~ 1.1 cm,淡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棕色斑点,气微,味苦。,,花生小贝,中药部 马泽新, ,
在中药临床应用上来源于同科不同种植物但功效完全相同的中药共有17对,如五味子与南五味子、金银花与山银花、黄柏与关黄柏等。为做到一物一名,近几版《中国药典》将多数传统中药的来源进行了拆分。本次为大家介绍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五味子别名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五味等,唐《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2000年前历版中国药典(77,85,90,95)均规定中药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与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自2000年版药典一部将两者分开,以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分别入药,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虽然两者已作为不同品种入药,但药典上记载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在功效上完全相同,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 用于久咳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尽管如此,传统认为北五味子质量优于南五味子,且实际商品中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两者性状相差较大,其所含化学成分、显微特征也有差异,同时在价格上相差较大,下面一一进行简单介绍。, 一、植物来源,五味子:落叶木质藤本,幼枝红褐色,单叶多互生,有的在小枝上簇生,幼叶背面被柔毛,叶片膜质,较薄;花单性,雌雄异株,花乳白色或淡粉色;小浆果球形,红色,排列成穗状,种子肾形。,,华中五味子与五味子植株相似,区别点在于叶质地较厚,两面无毛;花橙黄色,单生于叶腋。,, 二、地理分布,五味子产地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北,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亦产,其中东北是五味子最集中产区,畅销全国并出口。,南五味子产地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南,主要分布于华中、西南地区,包括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中南部各省,畅销全国。, 三、性状特征,五味子: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表面黄棕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南五味子: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从性状上看,五味子果大肉厚质柔润,可见白霜样,种子发亮有光泽。而南五味子粒小肉薄显干瘪,皮肉干枯欠油性。, 四、,显微鉴别,五味子粉末为暗紫偏黑色,显微镜下其果皮表皮细胞垂周壁呈连珠状增厚,含较多油细胞及油滴。,南五味子粉末呈暗棕色,果皮表皮细胞垂周壁不增厚。, 五、化学成分,现代科学研究二者均含有机酸、 挥发油类成分,但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所含的木脂素类成分种类较多(个),以五味子醇甲为其特征成分与有效成分,药典规定不少于。南五味子所含木脂素类成分个,以五味子酯甲为主要有效成分,药典要求不得少于。, 六、用药习惯,五味子为常用滋补强壮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史上均以不同来源(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果实作为同一味药物(五味子)进行收载与使用,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一直以来,北五味子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以其果实肉厚、粒大、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著称,优于南五味子,颇受国内外众商与药厂青睐,价格也远远高于南五味子,正如李时珍所说:“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人滋补药必用北产者良”。,市场上常以南五味子充当五味子出售, 也有五味子与南五味子混合后充当五味子的,望患者正确购买与使用。但药典记载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功能主治完全一致,是否要区别使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博物馆 中药部 冯林敏),
酒在医疗上具有兴奋、麻醉和消毒的作用;同时它还对中药起到一个很好的溶媒作用,中药用酒浸制后,药效更易发浑出来。,, 酒,性温而味辛,温能祛寒、疏导,辛能发散,所以具有“通血脉”、“行药势”的功效。尤其是在古代医学挣脱巫术统治的过程中,饮酒治病就更为普遍,尤其是对“外感风寒”、“劳伤筋骨”等病的治疗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还可以从汉字构造来看,“醫”字从“酉”。古“酉”字,形似酒坛,与酒通。古人是这样理解“醫”字的,就是将患者的呻吟声和治病时不可缺少的酒,会意组合而成。它生动地体现了酒在当时医疗中的突出作用和在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汉书·食货志》称“酒,百药之长”。后来随着医药知识的不断丰富,用药经验和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人们又从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制造药酒。甲骨文中就有“鬯其酒”的记载。按汉·班固《白虎通·考黜》解释:“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成为鬯。”郁金是一种植物,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之功。临床上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黄疸尿赤等症。因它的根与酒泡出来后呈金黄色,所以用它制成的酒可说是一种色美味香的药酒。另据《说文》云:“U”是器也,“※”象米,“匕”言变也。就是说将米类置于“U”形器皿里,酿之而变成酒,即为“鬯”。, 我们经常会发现,医生在给病人开的处方中,把某些药物用“酒渍”,或“以酒为使”,来引导诸药迅速奏效,这就是酒可作为药引来用。历代医学家用酒作药引治病的案例很多,如西汉名医淳于意治疗妇人难产,就用此法非常奏效,当时甾川有个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淳于意会诊后,则用茛菪药一撮,以酒饮之,旋即乳生,此病案就记载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 东汉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更是把酒作为药引而在医疗中广泛应用,表现为和酒送服丸散药,如八味丸、土瓜根散、赤丸、天雄散,都以酒送服;此外还有以酒代水煎药,如下瘀血汤,是全用酒代水煮药,如芎归胶艾汤等则是水酒各半煎煮。还有酒作为一味药入煎的,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孙思邈在他的《千金要方》中,也有详细而生动的病案描述:唐相国寺僧允惠患有“癫疾”,就是精神失常的疾病,已有半年,病情反反复复,遍求名家医药,均不见效。其兄经人介绍到孙思邈处,将弟弟的症状全盘说出,求药王孙思邈给诊治,孙思邈说:“今夜睡着,明后日便愈。”这人一听果然是神医,便哀求道:“请求您给开方,我们将报恩不忘”。孙思邈说:“我这里有很咸的食物,让你弟弟吃了,等他渴的时候再来告我。”果然,半夜其兄来找孙思邈说:我弟弟口渴的厉害,您去给看看吧。于是孙思邈带上药箱来到僧处,让其兄找来温酒一杯,调上朱砂、酸枣仁、乳香等药让僧饮服,片刻,又用酒半杯调上药饮服。这位寺僧服后睡了两天两夜,醒来后病症全消。这个病案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更让人看到他大医精诚般的高尚医德,无论昼夜寒暑有求必到,是我们现在医学生们学习的典范。,,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还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对酒为药引作了高度概括:“酒能引诸经,与附子相同。如利用其以引导他药,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分”。(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医药博物馆 郗效),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其中就有一种冷食叫清明果。清明果,又名艾糍粑、青团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一种美食。,清明果的主要材料是艾叶和糯米粉。, ,艾叶是一味常用中药,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艾叶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止血,抗凝血,护肝利胆等药理作用。清明时节正是艾叶的生长期,嫩嫩绿绿的艾叶,带着一股自有的清香气,正是食“艾”最佳时机。,清明果的做法:,1.采摘鲜嫩艾叶,剔去叶脉,洗净煮熟,锅内可放少许的食用碱以除艾叶苦味。,,2.用清水反复漂洗,挤去明水,然后剁或捣烂成泥,捣泥过程中可适当放点白糖。,,3.加入糯米粉,和成面团,和面时可适当加点植物油。,,4.面团搓长分成小剂子,里面包入自己喜欢的馅料。馅料可甜可咸,如豆沙、花生、肉馅等。,,5.捏或用模具制出各种形状。,,6.将制好的清明果放在芭蕉叶上,置于蒸笼或蒸锅内蒸20~30分钟即可。,你看,蒸出来的清明果是墨绿色的,泛着油亮光泽。是不是胃口大开,食欲大振?清明果不仅好吃,因含有艾叶还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快去尝尝吧!,(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医药博物馆 卢颖,
初夏时节,校园中绿树掩映,花团锦簇,和朋友在园中随意地散散步是很惬意的一件事。忽然觉得天上似乎有好多小东西砸向我们,并滚落一地,仔细一看,竟是一大片黄豆般大小的碎花,花色黄白,花型似钟,花质如玉,甚是可爱。仰头望去,眼前竟是好高大的一颗树,满树的小花还在随风洒落,这时我看到了树上的标牌,上面赫然写着:“君迁子”。好雅致的名字,不由得让我们联想起“谦谦君子”来,难不成它的名字与此有关?, , 好奇心驱使我想更多地去探究它。翻阅了不少资料,还真寻到了一些关于它的记录。《本草纲目》云:“君迁之名,始见于左思《吴都赋》,而著其状于刘欣期《交州记》,名义莫详。耎枣,其形似枣而软也。”我又查阅了《吴都赋》,确有“君迁之树,子如瓠形。”的字句,但却没有更多详解了。倒是晋朝崔豹的《古今注》所述较为详细:“牛奶柿即软枣,叶如柿,子亦如柿而小。唐宋诸家,不知君迁、耎枣、牛奶柿皆一物,故详证之。君迁,其木类柿而叶长,但结实小而长,状如牛奶,干熟则紫黑色。一种小圆如指头大者,名丁香柿,味尤美。”看来,对“君迁子”其名的考证怕是不会有结果了。不过也没关系,虽说没有找到它名字的来源,但却收获了不少与其相关的知识,也算不辜负它的美丽了。, , 君迁子在古籍《千金食治》、《海药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都有记载,在现在中药典籍《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也有明确收载。君迁子的来源是柿科植物君迁子的果实。其味甘、涩;性凉。功效主要为止渴,除痰。主治烦热、消渴,也可治疗早泄、阳痿、月经不调等症。, 君迁子又称西洋枣,黑枣,其别名较多,如软枣、丁香枣、牛奶柿、野柿子等,它是柿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它的果实小,像枣,成长过程中是黄绿色,成熟后呈紫黑色,所以叫做黑枣。其果肉厚美、核果较小,气味香甜。所以君迁子成熟的果实是可食用,制成小柿饼也是不错的;它还可供制糖,酿酒,制醋等用;它的果实、嫩叶还可供提取多种维生素。另外,君迁子树皮和枝皮含鞣质,可提取栲胶,亦可作纤维原料;它还可以作嫁接柿树、胡桃的砧木。君迁子未熟果实还可提制柿漆,供医药和涂料所用。另外,君迁子的木材质硬,耐磨损,纹理美丽,也可用于雕刻,或制作精美家具和文具之用。由此看来,君迁子的用途还真是广泛呢!, 最后,我还要特别推荐一款应用了君迁子的养生药膳给大家,它就是——“五黑固肾粥”,这可是一款很不错的药膳哟!下面我把配料、做法及功效简单介绍一下:, ,养生药膳:“五黑固肾粥”, , 【基本配料】黑米150克、黑豆30克、黑芝麻30克、黑香菇30克、黑枣30克。, 【制作方法】可事先将黑芝麻适当碾碎,香菇切碎,再将所有原料一起放入紫砂锅内,加入适当的水,熬制6小时左右。, 【养生功效】由以上配料组合而成的五黑粥,故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滋补肝肾,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等功效,是难得的补肾佳品,适合于失眠、便秘、尿频尿急、盗汗、口舌生疮等阴虚火旺的人食用。,, 这里的“黑枣”即是文中讲到的“君迁子”,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如保护眼睛的维生素A,帮助身体代谢的维生素B群,及促进生长的矿物质——钙、铁、镁、钾等,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等营养成分,故具有补中益气、补肾养胃及补血的功效。此粥以黑为主,中医认为“黑色入肾”、“黑色主肾”,而肾藏精,通过常喝这款养生粥来稳固肾精,强健体质。, 希望这味名不见经传的中药,能带给大家一份别样的美好。, (中医药博物馆 中药部 潘激扬),
, 黄黄的,一粒粒的,晶莹剔透,这是什么?这是雪莲子!, 雪莲子?是一种莲子?不是!, 是雪莲的种子?也不是!, , 那雪莲子到底是什么?请随小编一起去揭开其神秘面纱。, 其实,雪莲子与莲子、雪莲没有任何关系,它实际是豆科植物皂荚(皂角树 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种子,经剥皮、烤干后,得到的淡黄色、瓜子状、半透明的种仁,又叫皂角米。, , 皂角树的果实、不育果、棘刺、种子、叶、根皮均可药用,中药名分别为皂荚(或皂角)、猪牙皂、皂角刺、皂荚子、皂荚叶、皂荚根皮。其中,皂荚、猪牙皂及皂角刺为常用中药。, 皂荚,辛,温。有小毒。具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等症。猪牙皂的功用基本与皂荚相同。皂角刺,辛,温。具有托毒排脓、活血消痈的功效。适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 , 雪莲子(皂角米),是除去了种皮的皂荚种子。雪莲子的获得极为不易。首先要上树采皂荚,树上有许多皂角刺。然后剥皂荚、去种皮、挑选,整个过程都是手工完成。据说,速度快的农民,一天也只能剥8斤湿皂角米。所以,价格有点小贵,市面上500克100至150元人民币不等。, , 除去了果皮及种皮的皂角米已无毒,药用价值也减弱,但含丰富的植物胶,可嫩肤养颜,是一种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因含有一种叫瓜尔豆胶的植物胶,故有膨胀、爽滑的特性及软糯的口感。, , 雪莲子(皂角米)在市面上通常为干品。食用时,清洗一下,用清水泡发,一般泡发10个小时左右。泡发后,煮1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也可在其中加入银耳,大枣,红糖等,是养颜静心的美饮。最经典的一款搭配,是与桃胶做成桃胶皂角米羹。, , 桃胶皂角米羹, 材料:皂角米、桃胶、玫瑰酱各一勺,红枣6颗。, 做法:桃胶泡发12小时,去杂,皂角米泡发10小时,二者同红枣共入砂锅,加足够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2小时。碗里加一勺玫瑰酱,趁热把煮好的桃胶、皂角米倒进去搅拌均匀即可。, 作用:桃胶皂角米羹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有很好的滋阴养颜作用。, 由于雪莲子是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想要瘦身的诸位可要控制食用量哟!, (中医药博物馆 中药部 韩玉), , , ,
漫步中草药店,不少人发现中药名千奇百怪,比如“急性子”、“王不留行”、“海金沙”、“十大功劳”等。这些名字有的与历史故事有关,有的与人名有关,今天就带您来了解一些中药名背后的有趣故事。, 1.急性子: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性子很急,事实上,这味药来源于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干燥成熟种子。急性子微苦、辛,性温,具有破血,软坚,消积的功效,用于癓瘕痞块,经闭,噎膈。《本草从新》言其“治难产积块、噎膈骨鲠”,正如凤仙花的种子成熟后一碰即落的特性,其治疗难产、骨鲠在喉,其性急速,因此得名。, , 2.王不留行:“王不留行”一词出现在《西游记》中“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意思是说唐太宗(王)感于唐僧的决心,不能挽留他的远去而为他送别(不留行)。中药王不留行来源于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功效,《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这首歌谣。, , 3.海金沙:听这名字让人想起海边闪闪发光的金沙子。其实海金沙和大海没有任何关系,它是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由于其颜色为棕黄色,体轻,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而得名。海金沙,味甘、咸,性寒,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 4.十大功劳:十大功劳,莫非能包治百病不成?别的药治病救了人,所有的功劳都被它抢了去。中药十大功劳为小檗科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叶。其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肠经,它的功劳主要在于清热力较强,可清热补虚、清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治疗肺痨咳血,骨蒸潮热,腰酸腿软,心烦目赤。, , 5.伏龙肝:一听这么气势的名字,降龙挖肝,这得是多么难得的一味中药!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它和龙肝凤胆没半点关系,它是中药灶心土的别称,来源于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属铝化合物类。灶心土味辛,性微温,入肝脾二经,具有温中燥湿,止呕止血的功效。用于呕吐反胃,腹痛泄泻,便血,崩漏带下。著名方剂黄土汤,就是以灶心土为君药,配以白术、阿胶、甘草,治疗脾虚阳衰,大便下血,吐血、衄血等症。, , 6. 徐长卿:以药物发现人的名字命名。相传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御医们治不见效,民间医生徐长卿用自己采来的“蛇痢草”将皇上的蛇毒治好了,李世民为此草赐名“徐长卿”。徐长卿来源于萝藦科,根和根茎入药,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伤痛,风疹、湿疹。,,(中医药博物馆 卢颖), ,
,, 黄曲霉素是剧毒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与寄生曲霉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为剧毒物质,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素对人体肝脏组织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严重可致肝癌,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故被世卫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能力大75倍。, , 黄曲霉素无处不在, 黄曲霉素普遍存在于土壤、粮食、动植物、坚果中,最容易污染的是茶叶、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核桃等粮油产品,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防不胜防!, , 日常防护措施, 既然黄曲霉素毒性大,危害重,又无处不在,为了我们的健康不可不防。日常防护措施如下:, 1.此刻绝不节约。黄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传播,食物容易牵连霉变。所以,如果您发现一瓶花生米里有一颗发霉了,不要犹豫,全都扔掉!异味的米饭,发苦的坚果,泡发多日的木耳,发霉的玉米、白薯、豆类、木筷等等,都有黄曲霉素的存在,不要可惜,通通扔掉!记住,黄曲霉菌是不易清洗干净的,且280℃以上的高温才能杀灭!有些食物发霉不一定源于黄曲霉菌,可能是根霉等,但我们肉眼无法分辨。为安全起见,发霉的物品一律丢弃!,, 2.尽量不要囤积粮油。每次少买一些,不要存储,以免霉变。吃多少,就买多少,就做多少,尽量不留剩饭菜。不要买小作坊生产的粮油。尽量将粮油储存在干燥、通风、凉爽之处,避免放在湿热的地方。,, 3.做菜时油热了先加盐。食盐对黄曲霉素有中和与降解作用,能消除油中约95%的黄曲霉素。,, 4.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新鲜的绿叶蔬菜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够阻止黄曲霉素吸收,可以让我们平时不留神吃下去的黄曲霉素失效一部分,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中医药博物馆 卢颖), ,